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企业迅速崛起,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随之飞速发展。人力资源系统已成为大中型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系统选型」这一话题仍然热度不减,企业普遍存在「选型焦虑」。面对众多供应商的夸大宣传和“成功案例”,企业在选型时往往感到困惑和不安,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签订合同仍然心存疑虑。


关注「DHR公会」公众号回复「产品选型」

免费领取完整版电子白皮书


为了让更多企业在选型过程中获得可靠建议,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决策,DHR公会重磅推出《DHR系统选型策略与流程》白皮书。


在白皮书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众多DHR系统中做出恰当选择。白皮书提供一系列实用的选型策略、流程和评价标准,旨在帮助企业避免选型陷阱,确保投资回报,缩短选型周期,降低成本,最终选定最适合企业需求的DHR系统。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指南和建议,企业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路上更稳健地迈进。


撰写过程中,DHR公会收到了很多企业的建议和支持,在这里重点感谢:夏谷软件、飞书people、北森、盖雅、SAP、用友大易、i人事等参编单位对白皮书内容的大力支持。


以下内容节选自《DHR系统选型策略与流程》白皮书:


DHR系统选型四大核心策略


DHR供应商的选择,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过程,而是一场激烈的商业智慧竞争。在买方市场时代,企业总是习惯于通过“巧妙地”引发供应商之间的较量来坐收渔利,“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成了很多企业主要的选型策略。


殊不知这种策略使得客户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时往往容易偏离初衷,进而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你是在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而不是在选择供应商彼此恶性竞争中的胜出者。


很多时候,供应商经常会花大量精力致力于向客户推销各种“最新的理念”,并想方设法建立一种更“紧密”的客户关系,这是十分值得客户警惕的。与所有供应商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选型时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事实上,企业在选型时,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自我”,以“要解决什么问题”为导向,用心去与供应商沟通,而这个沟通过程,既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商业智慧较量过程,更是对供应商进行深入了解、客观判断的过程。


DHR系统选型重要流程


在很多企业,DHR系统不被认为是其关键性数字化系统,在整个企业的数字化战略中经常处于重要但不主要的地位。这也反映出这些企业并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进行思考。


事实上,企业的HR战略如果能与企业整体数字化战略结合起来考虑,将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与人力资源系统进行集成,就能比较方便地分析出业务状况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各种关联,为实现企业级的绩效管理奠定应用基础。


不规范的选型过程,不仅会导致选型工作本身的风险增大,也会为将来的系统实施与应用埋下隐患。


如果企业在选型时能够基本遵循图片中所示的流程进行工作,相信能更有效地达成选型目标。



DHR系统选型核心指标


用户在选择DHR解决方案时,往往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在上述各因素中,对系统功能的判断主要依据该系统对客户业务需求的适应程度,如果客户的需求分析工作做得比较完善,每一个功能需求点实际上就是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功能的判断就会比较主动。


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了解其分支机构的分布、技术支持人员的背景以及通过与其典型客户的沟通情况而得出基本判断,并可在合同中进行约束。


对供应商实力的判断主要依赖于两个方面:供应商的市场声誉与现场拜访该供应商时了解的一些重要资质信息,尤其是经营业绩与财务信息。


报价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是选型过程中商务谈判的重点,大多数时候,主动权掌握在客户手中。


综合来看,上述五项因素是企业相对容易把握并做出正确判断的。但对系统技术特性与技术平台的评估就要困难得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关键指标体系与相应的业务测试用例(Business Case)进行评估。由于篇幅的关系,选型评估指标在本文就不再展开描述。如果有需要,可以与DHR公会创始人老申进行详细交流。



此外,DHR公会也会针对「人力资源数字化产品」的话题推出关于招聘、培训、劳动力管理、员工体验等细分领域的一系列线上课程,请持续关注DHR公会。


如果您认为这份白皮书具有价值,我们也欢迎您「转发与分享」,以便更多人能够共同受益于其中的专业知识和建议。


关于DHR公会


DHR公会作为一个数字化人力资源的信息交流与经验分享社区,通过输出行业专家对数字化人力资源未来趋势的洞察,以及知名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的分享,帮助HR从业者提升专业能力,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的成功转型。


DHR公会自成立以来,吸引了3W+来自互联网、金融、地产、零售、制造等行业的甲方同仁加入会员。DHR公会每年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的行业交流活动,与众多优秀企业一起对标中国最前沿的HR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共同推进行业发展。